为充分发挥优秀校友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,搭建在校师生与行业精英的交流桥梁,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,明晰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方向,8月30日,学院邀请了优秀校友范仲雄为学生做了创新创业讲座。范仲雄系我校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,现为新疆大学教授博导,他本次应邀来参加学校“提质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”暨“天水师范大学揭牌仪式”,然后以“医工交叉创新创业经验分享”为主题和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进行交流。部分班主任、辅导员及学生150余人聆听。讲座由学院院长罗海玉教授主持。
范仲雄以自己的求学生涯与科研实践为轴,首先生动讲述了从本科初探学术到博士攻坚、再到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完整历程。在他的故事里,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,只有一次次在实验失败中站起、在长夜思索中突破的坚韧身影。他的成长之路让在场学子们坚信: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上没有捷径,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触达星辰—这不仅是学术的坚守,更是对生命价值的铿锵回答。接着他立足医工交叉领域,从基础原理到前沿突破,他以炽热的探索精神为在场学子绘制了一幅充满可能性的科研地图。不仅清晰拆解了“大学生该做什么”与“大学生该怎么做”的核心命题,更以当前医工交叉领域的十大创新热点为坐标,为同学们指明了一条条可触达、可实践、可突破的路径。并系统梳理出从创意萌芽、团队构建、规划验证到执行迭代与成果转化的完整实践路径,激励在场同学积极探索学科交叉领域的浪潮,在创新创业中勇敢试错、持续进化。他鼓励大家:“站在时代的交汇处,既要敢于仰望星空、构思未来,也要脚踏实地、深耕专业”。最后在交流环节,他耐心而温暖地回应了每一位同学的提问,以自身经历化解大家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。这不仅是一堂方法课,更是一次对信念的点燃,让每个人都能在这场对话中感受到前行的力量与光芒。
罗海玉在总结中讲到,范仲雄作为我院20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,毕业后一直很上进,先后攻读完硕士博士后,在新疆大学工作,如今在医工交叉新材料相关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,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典范,也是母校的骄傲,更是在校学子学习的楷模。他表示,校友的成长轨迹是对母校育人成果的最佳检验,其宝贵的经验必将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借鉴。
本次讲座内容充实、启迪深刻,不仅搭建起校友与学子间的对话桥梁,更点燃了众多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奋斗决心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将以学长为榜样,立足专业、勇于实践,在科学探索与工程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学院今后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,进一步拓展学生学术视野、激发创新潜能,为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输送更多卓越人才。
撰稿:张丽改
审核:罗海玉
附范仲雄简介:
范仲雄,男,汉族,新疆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自治区天池英才。2009年9月—2013年6月,天水师范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;2014年9月—2017年6月,新疆昌吉学院硕士;2018年9月—2022年6月,厦门大学博士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型纳米生材料的设计及应用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科普项目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、校企合作等项目10余项。审稿高水平专业期刊20余本,协助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,重要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6次。在新疆地区组织科普宣讲10场次。现任《Exploration》青年编委、《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》编委、《Food & Medicine Homology》青年编委、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、纳米生物学会、中国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委员等10余个学术职务。已在Adv. Funct. Mater.(影响因子: 19.0)、Chem. Eng. J(影响因子: 15.6)、Biomaterials.(影响因子:15.304)、J. Nanobiotechnol.(影响因子:12.6)、Mater. Today Bio.(影响因子: 10.2)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(含JCR 1区论文40篇,15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论文,2篇高被引论文,2篇封面论文,1篇Hot Papers论文,H-index 30)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。